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 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金融能够为农业强国建设赋能。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要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重点支持农业强国建设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根据《规划》,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头等大事”。在健全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方面,《规划》要求,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完善价格、补贴、保险等政策体系,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强国建设,也是《规划》指出的重要方向之一。为此,要加强国家农业科技战略力量建设,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大型高端智能农机、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等农机装备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应用,加快实现国产农机装备全面支撑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农业技术,健全智慧农业标准体系,释放农业农村数字生产力。

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需要更多资源力量支持。《规划》明确,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推动县域产业加快融入邻近大中城市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梯次向县域转移。健全政府投资与金融、社会投入联动机制,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按照巩固、升级、盘活、调整的原则,推进脱贫地区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帮扶产业体系,将发展联农带农富农产业作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补助资金优先支持内容。

《规划》要求,到2027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4万亿斤,重要农产品保持合理自给水平。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健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延伸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到2035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到本世纪中叶,农业强国全面建成。城乡全面融合,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